出境旅游必須掌握一些個人禮儀和注意事項,原則是“入鄉(xiāng)隨俗”。
出國前的準備
出國前首要的準備工作就是一定要簡單了解一下旅游目的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背景和習俗。如果能簡單掌握幾句旅游目的國基本的社交語言就更好了,例如能說“你好”、“謝謝”、“再見”等。
機場和車站相關禮儀
盡量不要將自己的行李箱、大衣等放在座位上“入侵”不屬于你的空間;不要讓自己的行李攔住過道,不要讓孩子亂跑和大聲喧嘩;要對工作人員的服務表示感激和贊賞,當語言溝通不便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對方報以微笑。
乘坐飛機的禮儀
飛機上放置行李,要相互體諒,不要急于“占位”。下飛機時,飛機未完全停穩(wěn)時,不要急著打開行李艙取出行李。
在飛機座位上時,要維護自尊同時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間和保持“安全距離”。例如,不要當眾脫鞋,把腿亂伸、亂放。自己休息時,不要使身體觸及他人,更不要在休息時,為了自己舒適而將座椅調的過低。同時,盡量不大聲說話。
入住酒店的禮儀
無論是停車場服務人員、門童、提行李的服務人員,還是前臺服務人員、收拾房間的保潔人員和送餐服務生,都要常常通過口頭或者微笑向對方表示感激和贊賞。
此外,尊重和遵守酒店的規(guī)定也是必要的,基本的原則是不打擾他人的休息。
給小費的禮儀
歐美等西方國家,給服務人員額外的小費不僅是習慣,同時也是一種尊重和禮節(jié)。而給小費的過程也很有“講究”。
國外旅行,付小費因各國、各地區(qū)差異而比例不一。因此,初到一地,應事先向有經(jīng)驗的人或向導了解有關情況,“研究”給小費的合理辦法。但基本的規(guī)律是注意給小費時的五個要點:尊重對方,這不是施舍;給小費時應悄悄的給,不要太過張揚;把握給小費的時機,一般是享受服務結束時;“按質付費”原則;最后是注意區(qū)別不同地方的付小費方式。
具體來說,以下情況是需要給服務人員小費的:第一類是酒店,泊車者、門童、行李員、送餐服務生、客房服務員等;第二類是餐廳,包括領位員、侍者、樂手、衛(wèi)生間保潔員;第三類是美容美發(fā)店,包括美容師、發(fā)型師;第四類是乘出租車,要給出租車司機小費;第五類是影劇院,包括衣帽庭侍者、節(jié)目單發(fā)放者、劇場領位員;第六類是觀光景點,包括向導(導游)、駕駛員。
用餐禮儀
入座后要保持身體端正,不能趴、靠餐桌,不翹腿,經(jīng)量少的肢體動作,如有意無意地擺弄桌上餐具。
使用刀叉進餐時,左手持叉,右手拿刀;切東西時,左手用叉按住,右手用刀切割,然后用叉送入口中。切記,不可用刀叉在手中亂舞;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形,分別放在餐盤邊上。
進食時,不宜往口中放過多食物,咀嚼時不要砸吧嘴發(fā)出聲音,也不要和對方交談。
進餐過程中不要當眾脫衣或解開紐扣,避免高聲談笑。
今年國慶讓東營神州旅行社與您一起文明出游吧。